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

 

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

 

  指標說明

綠建築係追求地球環保之永續建築設計理念,惟若做為政府推動的標的,綠建築之定義、內涵及評估指標,不宜過於抽象深奧,令人難以理解。因此,為使綠建築政策能有效推廣、宣導、實際操作、及落實執行,其各項評估指標需考量下列原則,審慎研訂,以符需要:

  • 評估指標要確實反應資材、能源、水、土地、氣候等地球環保要素。
  • 評估指標要有量化計算的標準,未能量化的指標暫不納入評估。
  • 評估指標項目不可太多,性質相近的指標盡量合併成一指標。
  • 評估指標要平易近人,並與生活體驗相近。
  • 評估指標暫不涉社會人文方面的價值評估。
  • 評估指標必須適用於台灣的亞熱帶氣候。
  • 評估指標應能應用於社區或建築群整體的評估。
  • 評估指標應可作為設計階段前的事前評估,以達預測控制的目的。


以往建築基地環境開發常採用不透水舖面設計,造成大地喪失良好的吸水、滲透、保水能力,減弱滋養植物及蒸發水分潛熱的能力,無法發揮大地自然調節氣候的功能,甚至引發居住環境日漸高溫化的「都市熱島效應」。此外,過去的都市防洪觀念,都希望把建築基地內的雨水盡速往鄰地排出或引流至都市公共下水道系統,造成都市公共排水設施極大的負擔,形成低窪地區每到大雨即淹水的窘境。綠建築之「基地保水指標」即是藉由促進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留滲透水池的手法,以促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都市氣候高溫化現象。